了,秋日里农忙时节,陛下将人全虏来建造摘星楼, 如今没有收成,百姓吃不上饭,南方的靖州、涿州接连爆发起义, 所到之处, 烧杀抢掠,有不少百姓已经遭了劫难。皇上急着派兵平息呢。”
“眼瞧着没有收成了。皇上前些日子逼不得已开仓放粮, 拨款赈济, 可这几个月日日挥霍下来, 国库哪里还有多少银子, 拨出去的那点银子粮食, 层层剥吞下去, 到百姓手里的不知能否有一碗米粥。”
两人信步闲聊, 早已对这位帝王不抱期望, 但还是忧虑民生,“自从右相去世,右相之位空悬,皇上便提拔了太傅的长子陆子鸿为右相, 如今陆家可真是一门显赫了。瞧瞧去年新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 自从陛下亲政,百姓又过的什么日子。如今年根儿底下还出了这样的事,可实在是苦了黎民苍生了。”
“可是,这次陛下准备派谁去平息叛乱?”
“平南王骁勇善战,一定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平南王虽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多少还是遭陛下猜忌,平息叛乱必要掌兵,陛下怎么可能会将兵权交予平南王手中。”
“陆子淮算是有些本事的,但听说他抱病许久了,一直在府上养病。陛下现下所用的武将,步兵统领孟九安,御前侍卫杨骞和殿前指挥使晁京,皆是些惯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几个月来几乎是靠谄媚陛下一步登天,武功倒是不错,却没有半点儿真才实学。”谏议大夫叹道:“再这样下去,迟早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啊。”
太史令突然问道:“李大人,可曾想过另立新帝?”
四面皆是上朝的朝臣,谏议大夫乍然一听四处张望,连忙摆手,“冯大人,隔墙有耳,这话可不敢乱说。”虽然司徒清洛是个十足的昏君,可毕竟是先帝嫡子,一降生便为太子,名正言顺,动摇了他的帝位便是动摇了国之根基。
“陛下如今昏庸荒唐,不友爱兄弟,不敬尊长,何止是民怨四起,朝堂上下也是怨恨四起。我听说,连桓王都对陛下失望,准备支持旁人称帝了。”
“可是这是谋逆,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此事可是要杀头的啊,弄不好,还要牵连九族啊!”谏议大夫也是老臣了,为人刚正,子嗣丰厚,不少都在朝中地方做官,人脉广泛,各处都说得上话。他一介文臣,自是害怕牵一发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