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问道:“这个‘丝绢’税,究竟是什么呀?”
张居正不答,目光从他的脸上移到了他的衣服上。
朱翊钧今日穿了一身绛色交领补服,去年秋天刚做的,因为他个子长得快,看起来似乎又有些短了。
通过张先生的目光,朱翊钧明白了,他身上穿的,就是老百姓所缴纳的“丝绢”税。
张居正这才说道:“丝绢税在南北方各有不同。”
“北方成为‘人丁丝绢’:每男子成丁者,课丝绵一两。”
北方天冷,养不了蚕,田里也长不出丝,那也好办,让人“吐丝”就是了。
“南方按照田亩数收税,属于田赋科目,称为‘夏税丝绢’。”
“农桑丝绢也称劝课农桑,朝廷鼓励百姓在不可为田的土地上,种植桑麻等作物,薄征租赋。”
“这些皆以实物为主。”
“所征本色丝运送南京,供应皇家织造,折色绢匹运送北京,以备俸禄支出及赏赐之用。”这说的是“丝绢”税的用途。
朱翊钧又问道:“全国哪些地方出产生丝?”
“主要是浙直、闽粤、四川、山西也产。”
朱翊钧又问:“那徽州产吗?”
张居正看着他,没说话,答案不言而喻。这个问题看似很重要,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其实产不产也无所谓,不产生丝,也不耽误朝廷征收生丝税。
皇室对丝绢的需求量巨大,皇上要做龙袍,后宫这么多娘娘,要穿漂亮的衣服,什么大衫、大袍、长袄、短袄……朝中大臣也需要制作官服,皇上还要给大臣和皇亲各种赏赐,有时也将丝绢作为俸禄发放。
同时还要和外国人做生意,虽然生丝禁止出海,但生丝所织锦缎是可以高价卖给外国人的嘛。
这是制造局的生意,也就是皇家生意,给皇上的小金库赚钱,耽误不得。
光是看看科道官三不五时呈上的奏疏,劝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