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也一定会为您骄傲的。您帮我们想想,如何让更多的穷人家孩子去书院读书啊,我们该怎么做这件事呢。这可是好事啊。”巧兰赶紧岔开话题,避免老人伤心难受。“对对,我想想,我琢磨一回啊。”张爷爷别开脸偷偷擦擦眼泪。“先吃饭,先吃饭,你这丫头不能等吃完饭再说啊。”李母吆喝着圆场,让大家继续吃饭。“吃饭吃饭,今儿太高兴了,我明儿去李家去一趟,这是要商议一回的。”张爷爷一下找到了事干,精神头都不一样了。吃过饭后张爷爷就坐在院子里开始琢磨了,一边想一边就拿了纸笔开始写,并拉了巧兰一起想。“你觉得如果免费入学,孩子们有多少能去的呢?”张爷爷开始逐条逐条的想问题,争取落到实处,而不是搞花架子。“有三分之一吧。”巧兰想了想,根据自己这几年在李家村生活后得到的一些实际的情况预测。张爷爷皱了眉头,“免费还那么少么?”他显然很不满意,免费入学不是应该尽量把孩子都送去读书么?“我知道您的想法,你要知道男孩子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们家这样的清刚几岁就能给家里干活了,别的干不动,但捡个柴火割猪草是没问题的,再大一点到地里帮着干点小活也是可以的,少个人就多了活,再大点到传威这么大,几乎就是家里一个整劳力了,走了一个人地里的活谁干?这部分钱怎么办?少一个重劳力就意味着少了近乎一半的粮食产量,这都是钱啊。”巧兰根据实际情况开始给老人家分析,农村不比别的地方,粮食代表着人命啊。尤其是李家村即便富裕些也没有到完全脱贫的地步,还是有困难户需要接济呢。张爷爷眉头紧皱的点点头,显然很认同巧兰说的这些实际问题,他认为很有用,不能搞华而不实的东西,要做就做好,实用一些。张爷爷拿笔认真的记录下来,一条条的把实际困难都写的很清楚,便于自己将来综合考虑。“还有呢,你再说说。”“家里少了个人干活,这钱就少了一部分,即便是免费入学,仍然需要花费银钱,笔墨纸砚需要自己掏钱吧,您知道我家清刚和清远一个月光花费这些基本的东西需要多少银子么?这还算少的了,我家清远因为考中了童生也算有点小能力的,有不少富裕的孩子让清远帮着抄书,会给一些银钱作为补偿,有时候夫子也会要求清远抄一点书增加书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