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宁素来是知道这些事情的。皇叔父不在,现在都中名义上是太子监国,但是太子年幼,字都还没有识全,实际上都是由皇帝离京之前临时组成的内阁阁臣们处理国政事务。不过从礼法上来说,阁臣们做完了决定,处理了奏章,却还需要向太子重复汇报一遍,以示自己对君权的臣服。听内侍们通传说,潘太师是为了前线的军报来的。柔宁心脏忽地一抽,手指颤抖得厉害。几个瞬息之间,她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悄悄走到堂弟身边对他说:“殿下,jiejie还有一个曲子没有弹完,我现在可否不离开,只在屏风后等着你。等太师走了,咱们再继续玩儿?”太子聿想了想后,点了点头答应了:“好!jiejie你放心吧,我不会告诉别人的。”实际上,崇清帝姬身为闺中女子,在现存的宗法规矩之下,本没有权力待在这样的场合,更不能随意窃听国政。于是太子聿自往上首的主座上坐了,挺直了脊背,虽然还是小小孩童,但是摆起架子来的时候,俨然又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坐朝之君般严肃。柔宁悄声将自己藏在了一旁的屏风后。未几,潘太师果然带着两三个中年模样的臣官们入内,给太子殿下俯首叩拜,接着零零碎碎地汇报起了这两日他们处理的一些重要事情。虽然还不到四岁的太子根本听不懂这些,但是他依然全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听着底下的人讲起来。“……殿下,这些便是近来朝中擢升贬斥的一些文官。陛下又在云州等地提拔了几位立了军功的将士。这是陛下传回宫中的手诏,臣等又拟了旨,只待陛下过目之后便发还下去。”文武官僚或升或贬,不论是皇帝提出还是臣子们提出,都要经过几道固定的程序。首先是要交给专门掌管官吏升迁调遣的吏部官员去讨论,经臣下们核实无误之后,一致认为此人应该升官或者因该贬官,然后再将这份讨论结果交给草诏院,由专门起草诏书的人拟招。继而第三步再是交给皇帝查看,皇帝盖章认可了,第四步才能正式颁发下去,告知满朝文武,由此彻底生效。然而如今的天子身在云州关外,他在云州提拔了什么将领士卒,旨意发还京中,臣下们根据皇帝的意思拟好了诏书,如果再送回云州给皇帝看,就显得太过费时费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