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一旦开战,就要用十倍百倍的人命才能堆回来:“魏相公的意见呢?”
“我现在想听的是你的看法。”魏元忠避而不谈,只看着洛北:“朝中如此之多的重臣都赞成,唯独你一个小小的兵部员外郎反对,你拿什么反对,又有什么理由反对?”
洛北想了想:“吐蕃的内情,恐怕魏相公也知道。女皇时代他们前来求亲,是因为河源谷大战之后吐蕃损兵折将,想恢复两国和平以求发展。可当时那位求婚的赞普杜松芒波杰已在同一年死于吐蕃内乱。”
这便显出洛北久在边境的沉淀来。魏元忠不由得坐得更加前倾了些:“说下去。”
“杜松芒波杰死后,吐蕃国内内讧了很长一段时间。郭都督也曾趁此机会拓境凉州,以拒吐蕃。后来,杜松芒波杰之子赤德祖赞被立为新赞普。赤德祖赞那一年只有七岁。吐蕃大局其实掌控在他的祖母尺玛雷手中。尺玛雷为了稳定吐蕃局势,震慑其他势力,才为孙子向我朝求娶公主。”
“吐蕃也出了位摄政女主啊。”魏元忠不由得一笑,“你的意思是,和亲这件事情,吐蕃人比我们要急得多?”
“不错,倘若我们拒不和亲,这位赞普和他的祖母便会缺乏控制吐蕃朝局的力量。所以哪怕我们拒不让出九曲之地,吐蕃人也不会怎么样。”洛北道。
他顿了顿,又道:“大臣们赞成此提议,原因不过是几个,第一个是圣上爱重金城公主,他们揣摩上意,将九曲之地许给吐蕃,增加金城公主在吐蕃的话语权。”
“哼。”魏元忠立刻想到了议事时武三思等人的嘴脸,不由得冷哼一声。
“第二个理由便是他们认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在政通人和。要以德服人。其实这点说法驳斥起来倒也容易,只要把突厥降而复叛,吐蕃畏威而不怀德的旧事拿出来就罢了。”
魏元忠轻轻一笑:“你是不是忘了,还有个理由,也是当年狄公在《罢四镇疏》里提到的,争夺这些地方的成本实在太高,老百姓无法负担,对大局是有损无益,倒不如放弃这些地方,将这些钱省下来安抚民生?”
第43章
洛北早知道他要拿这份奏疏来说事,立刻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