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昭就换了叙述的重点,她得从百姓的疾苦讲起,将百姓的面临的各种困难摆在他们面前。
还未完全进入朝堂的读书人比较单纯,抱着一腔热血, 满心是为百姓做事,让他们来研究刑名公署的建制最合适不过。
当然,因为他们有些理想化, 难免有些地方是无法落实到位的。
这时候就需要一部分的东宫属官去反驳,两方越辩越明才能得到一个最好合适如今世道的刑名公署。
不过对他们是这样说,但在实际操作中,贺云昭还需要人去执行,这就用到了一些切实的心腹
曲瞻、顾文淮、赵同舟、朱检等人均在其列,另有贺锦书、裴泽渊、穆砚等旁听,涉及到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的博弈,这些人手还是精简了的。
贺云昭提前告知大姐,此番安排来旁听,有她的一部分私心,因此不可插嘴。
贺锦书进步虽快,但要她能在几个月时间内补上旁人十几年的积累,还是有些为难人了。
但贺云昭认为,政治这种事就是要多听多看,一直闷在书房里处理文书只是一个好的助手,而非一个好的主官。
从座次来看已经很能明白此次小会的中心在何处,裴泽渊与贺锦书坐在后面,曲瞻与赵同舟坐在贺云昭下首,恰好一左一右。
贺云昭瞧了一眼,她笑着喝口茶,随后便开口问道:“诸位以为该如何与刑部、大理寺、顺天府会谈。”
赵同舟蹙眉,这倒是有些困难,不好操作,他想了好几日,还是有些拿不准。
曲瞻也没有贸然开口。
顾文淮很快道:“组建新衙门,刑部等衙门都能将一部分人拨到刑名公署去,想必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顺天府尹不会直接拒绝,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何不先以百姓动之,再以利诱之。”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