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为嫂嫂印书…”嫂嫂微微一笑,笑容之中虽有不舍却亦透着坚定,她道:“雪鹿,此去或有诸多艰险,然有些事不得不为。这些诗词集托付于妳,我甚放心…”我望着嫂嫂心中思绪万千,曾懿这个名字于我而言,早已不是兄长之妻,而是我之知己良师。
三十载中,她的关爱使我从懵懂少女成长为顶天立地之女,她的智慧勇气皆深深影响着我。
次年,书坊得开,正于忙碌之际忽得嫂嫂曾懿来信,展信而观嫂嫂之愤懑期许跃然纸上,信中嫂嫂控诉清政府对女子之种种压迫,字字句句皆含深情悲怆。
又得《女学篇》初稿,捧于手中如捧珍宝,细览其稿,嫂嫂用心良苦尽显。此稿涵盖诸多方面,从结婚之事始,言及当以己之喜爱为要莫要随意将就。又及夫妇相处之中如何方能使己不受委屈。胎产之章则以保全自身为首要,哺育之时亦兼顾自身恢复,襁褓教育幼稚教育等皆有条理详述。养老之论更是独具慧眼,提及如何把握钱财以保年老后能安享生活,尚有家庭经济学、卫生等九章。
其中所倡之思想,女子当以读书明理为第一要务,又言婚龄不宜过早,盖因过早结婚,女男发育未熟既损自身健康子女亦多羸弱,代代皆为病夫弱子,民族安得不衰弱?此等言论振聋发聩。那家庭经济学一章更是精妙绝伦。且看那生财之法,女子于家中不可只知操持家务亦当有生财之念,或可于庭院之中开辟一方土地种植果蔬,那应季之蔬果既可自家食用亦可售于流市换得些许银钱,又或可饲养家禽,那鸡生蛋鸭产绒皆增添收入。此等生财之道虽细微,然积少成多亦能为经济钱财添砖加瓦。节用之方更是嫂嫂着重强调之处,家中日常用度当有计划,买家族众物之时需权衡利弊。柴米油盐当寻那物美价廉之处所购,不可随意浪费,如那灯火当人走灯灭,用水亦不可随意挥霍。衣物购置,只求舒适耐穿,若有破损可自行缝补。公益之理不可吝啬,或施粥饭于饥民或赠衣物于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