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责何必揽到自己身上去,薛大人,多谢你挂念,不过不必。”
他拱手说起别的事,之前青坤谈到民间多有替霜刃阁、替谢漆造有利舆情的话本戏书,很多是太学院的文人所为,话本写得最好传扬得最广的就是出自薛成玉之手。
薛成玉出于太学,站的就是晋国儒生的舆情大指向,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理由,谢漆都感谢他这三年里坚持不懈地为霜刃阁造势,洗刷他们从前固有的世家奴形象。
薛成玉谈到当初前往慈寿宫时与谢漆在路上的对话,称谢漆当初所说的改变了他的许多隘观,他在学着用好耳目,观心观世。自飞雀一年来,他也密切关注着霜刃阁的动向,去年刑场,今年参军,他见得多,愿意动用手中的笔,替谢漆挣生前身后名。
生前身后名。
谢漆指尖抖了抖,难以直视这五个简单字眼,下意识感到敬畏。
“谢大人,您不用怕。”
高骊召他来,便是想借着起居郎的口告诉他这一句话。
*
前朝如火如荼地料理着战后的政务,云狄之外,内部最大的棘手祸患赶在十一月初一做了第一步处置,满朝一致表决了对韩家诛灭、高瑱贬庶的处决。
前朝是怎样的轩然大波,民间又是何种沸扬反应,谢漆知道了大概,听过,耳边也就像吹过一阵风。
高瑱谋反后就被圈禁在宫城中,判决落定尘埃,他也就被转移到牢狱中去,废太子,废皇室,废出身,迎接一望无际的庶奴余生。
谢漆十六岁时进文清宫跟随他,身后还有十六个小影奴,这十六人除了谢如月沿用高瑱取的名,其他十五人经由失忆前的谢漆请旨赐名,全姓张,十五人中有九个全部去往了北境,剩下六个留守宫中任要职。
高瑱被押出来前往牢狱时,剩下的六个影奴悄悄去见他最后一面,为曾经的文清宫三年情分做最后的默默告别。
六个人晚上回来后向谢漆上报,谢漆的视线从手中的公文离开,抬眼问:“当年在文清宫时,你们对他的印象很好?”
小影奴们点了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