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韩启光叹口气,“队里现在五个项目加起来一共四十九位队员,年龄都在二十一二岁左右。大部分都是从其他项目转项过来的,有体操的,跳水的,田径的,U型池那边甚至还有个打过乒乓球的。”
“说句难听话,都是在其他项目上出不了成绩,眼看年纪又到了,不甘心就这么退了,才会想着来咱们这种缺人的备胎项目上碰碰运气。”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咱们单板式微是出了名的,也跟项目历史有关。”
韩启光对单板的赛事历史如数家珍,“仔细说起来,单板进冬奥还是世纪初的事。但那时候也只有U型池和平行大回转,哦,当时还叫U型场地技巧和大回转。两届之后加了坡面障碍追逐,又过两届之后加了坡面障碍技巧,直到又过了一届,也就是几年前,才有了现在的大跳台。”
余曜边听边轻轻颔首。
这些他心里也都有数。
像他最擅长的大跳台,立项最晚,基本上都是靠“沸雪”(Air&Style)、X-Games这种极限运动赛事推动起来的。
在极限领域,在冰雪国度,大跳台自然是炙手可热的热门。
但极限运动在华国的认可度一直不高,也就是这几年,大众生活水平上来了,网络发达了,知道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也少了很多人再指着极限运动的鼻子骂,说玩极限运动的都是吃饱了撑的,不想要命直说。
可即便如此,在很多人眼里,为了梦想,自由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去搏命,依然是很愚蠢的举动。
就说自己上一次徒手攀登蝴蝶崖。
即便有华国登山协会的协助,尽可能将负面舆论和影响降到最低,网上也不是完全没有指责和批评的言论。
余曜短暂地出了下神。
再反应过来,韩启光已经说到了,“冬奥比夏奥冷门,单板的群众基础又差,打小练起的运动员少得可怜!跟热门项目乒乓球跳水这种,根本就不能比!”
“他们有系统支持的体校,家长们知道能出头,也愿意把孩子往那边送。咱们呢,没有基础条件也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