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
明宝清怔了一怔,笑着点了点头,心道,‘永昌坊的小南口,还真是贵人中的贵人,再走几步就是东宫了。’
第099章 工部司匠
工部工部司的小小主事只有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才有资格向圣人请安, 但平日里的常参只有五品官员以上才能参与,小小主事并不够格。
所以宇文主事的折子都是递到工部,再由工部审议过后, 再由侍郎或者尚书呈给圣上的。
如果说礼部、吏部上下多是崔尚书的门生, 那么户部就可以说是被宇文惜牢牢拿捏的, 刑部尚书是林家的女婿, 侍郎又是林家的门生,兵部尚书之位空悬,共两位侍郎, 其中一位是高大娘子的夫婿, 另一位则范娘子的父亲。
而工部尚书陈镇是先皇在位时考中的进士,那年一榜进士二十二人,只有他一个是寒门出身。
陈镇为人低调踏实, 是孤臣也是能臣, 他成婚很晚, 夫人出身普通, 膝下子女还小,唯有一个侄儿在万年县做县令,叔侄俩都是温吞性子, 不爱结党。
他在侍郎的位置上坐了很久, 工部司和水部司里的那些如宇文主事一般的‘呆子’都是由他一个一个搜罗提拔起来的,圣人登基后, 陈镇升任了尚书一职,行事作风照旧, 工部上下受皇位之争影响最小, 几乎没有。
“这所谓水田犁不过是在江东犁的基础上稍加改动些许,即便真有你说的那些好处, 哪里就值得给她一个官位了?”殷御史出言道。
“此人除了改犁之外,在营造一事上确有些才能,新扩的染坊也由她也有所参与。且水田犁已在官田中用过,的确省力不少,”陈镇一板一眼地说:“以水牛牵犁,从前一人需得两日才可耕一亩,换犁之后一人一日半就可耕一亩,这半日功夫不可小觑。且那水田犁改过之后,精简木料,磨损后又方便农人自己修补,下官已让工部司制作了两百犁,待完工后分发给长安万年两县,百姓可取自家旧犁来换。”
“陈尚书此举是否太大张旗鼓了些?”殷御史又道:“似有为明氏余孽铺路之嫌。”
‘余孽’二字令一直没有做声的褚大学士微微侧眸看了殷御史一眼,他是集英殿大学士兼御史大夫,但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