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学后我叫朱鹤收拾,自己先过来了。先生,您真要去京都?”
文士点点头:“‘位卑未敢忘忧国’,当今朝廷虚空,内有豪强争立、外有夷狄虎视,国土之上民不聊生、李唐皇室垂垂危矣。我等书生虽手无缚鸡之力,但苦读数载所为不过匡扶社稷而已。先前国主年幼、为奸佞挟持,我虽有意报效,却也有所顾忌。如今陛下亲政,召天下有识之士扶助,我虽才疏学浅,却也愿效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少年沉默许久,道:“先生认为朝廷还有救?”
文士笑道:“但求无愧,莫问前程。民心所向、所向披靡,今上年纪虽轻却有振奋之心,与其豪强征战为民所恶,不如匡君扶正重铸九鼎,千百年后、青史之上,定得后人称颂。此次赵将军大胜,黄平、卫宁诸县悉归晋州,平州日盛,郡公未免心意起伏,到时还请公子劝谏、莫忘君臣之义。”
少年叹道:“只是我并不为父亲所喜,恐有负先生所托。”
文士安慰道:“佞信之宠非长久之安,大公子与三公子均是仁义君子,平州上下无人不知。日久见人心,二公子即便一时得意也无损大公子与三公子尊贵。明日起三公子也要进前院学事,大公子有您相助地位更为稳固,郡公也要对您二位多有倚仗,三公子又何愁不喜?”
少年知文士一向如此,便不再多提,转而问起京都风土民情,约定时时通信,等小厮朱鹤带了别礼来、又对文士仆人万般嘱托,这才拜别文士,回后院拜见母亲。
文士院里还有花草,后院夫人院子里竟干净朴素,只有几圃矮花,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在院中玩耍的小婢见到少年十分高兴,一边打帘一边道:“三公子怎么才来,今日大姨妈也来了,正同夫人说话呢!”
少年笑了笑:“那真好,大姨妈与母亲一向亲密,她来了母亲一定开心!对了,我前日得了一块墨玉,是个小猪的样子,圆润可爱,正想着给大外甥玩!你去叫青鹊取了拿来吧!”
小婢应声而去。
少年走进屋中,本以为是一片欢声笑语,没料竟隐隐有呜咽之声。屋内两中年妇人一靠一坐偎在贵妃榻上,一豆蔻少女坐在榻旁木椅之上。两位妇人面容相仿,只是一人年轻些、一人年老些,年老的那个面色红润、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