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没什么区别。
不过大概也知道这些东西在后世还算不错,所以刘彻拿动的时候还算是轻拿轻放,只打扫了古董下面的灰尘。
王羲之之前在下面当客人的时候,只觉得这后世的灯具华丽,好看,并且能够将室内照的恍如白昼,但他没想到当自己亲自去擦的时候觉得这灯具着实让人不喜——怎么那么多可以藏匿灰尘的地方。
有的地方细小的连抹布都伸不进去,只能拿小掸子一点一点的掸出来灰。
徐雪筠真的佩服,像灯具这种地方,她家的阿姨都不会打扫的那么勤快,最多两三个月擦一次而已,而且还只是擦表面,如果要擦里面的话,差不多得半年才会擦一次。
结果这几人倒好,上天入地的,哪哪都够得着。
李斯在拖地,吭哧吭哧的,已经把客厅餐厅还有走廊都给拖完了,现在正在拖楼梯。
古代其实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拖把,就像是之前的压水井一样,不是因为制造不出来,而是因为用不着。
古代第一个出现的清扫用具是鸡毛掸子,是夏朝第六代国王,少康发明的。
传说少康在有一天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正在拖着身子向前爬行,在它爬过的地方,地上灰尘少了很多,变得非常干净,就是边想着如果把鸡的毛拔下来,会不会也有这种效果,从此便出现了鸡毛掸子。
之后因为鸡毛掸子不够坚硬,人们觉得在扫地的时候不够方便,便把鸡毛换成了竹条,于是便有了扫把。
其实拖布只要把竹条换成布就足够了,但古代一是因为布的造价高昂,在贫苦人家一块布是非常难得的,并且在古代的地面不平整,甚至靠前的朝代有许多大臣的家中依旧是黄土地面。
有的时候连地都不会扫,又要拖把有什么用呢?
但李斯现在觉得后世的拖把,在这种平整的地面上是真的好用,只需要往水里面加一些刘姨拿过来的什么‘地板清洁剂’,然后再去拖地,轻轻松松就能把瓷砖上的污渍带走,又将地面恢复成光洁明亮的模样。
李斯其实觉得像这么好用的瓷砖光铺在地上简直太浪费了,就应该把整个屋子里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