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一个词。
这些话,如果是种地的老把式,一听就明白,哪怕古代没化肥也能听明白。
因为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发现,往往地里埋了骨头,或者是埋了粪便的地方,长的庄稼就格外好,哪怕他们不知道原因,但也已经下意识的开始这么做。
像是在秦汉时期,粪便,骨汁,豆箕,甚至是河泥,都被广泛当成肥料。
还会种植一些豆类植物,又或者是把杂草落叶都当成绿肥,压在土里,第二年种的作物就更好。
不过一开始的施肥方式是简陋的,效率也不高,所以施肥的人也不多——因为虽然产量提高了,但是却花费了更多的功夫,在秦汉时期人口相对于后世可以说是稀少,有大片的地等着人种,何必在一块地上钻研呢。
即使有《汜胜之书》中的精准施肥法可以避免一些肥料的浪费,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说现代是精细种植,那秦汉时期就是粗放型种植,不是地不够种,而是人不够多。
这也是秦汉时期的帝王一直提倡妇女再嫁的主要原因,因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耕力。
所以嬴政和刘彻现在听是听了,记也记了,却也在犹豫要不要建议全国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