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人似乎都觉得遮阳伞在手上很占空,最后只有她自己拿了。
殊不知因为在古代没有空调和现代意义上的风扇,穿的还比现代厚,所以李白他们的耐热度要比徐雪筠好多了。
苏轼甚至还觉得下午刮的小风挺凉快的。
杜甫倒是问过有没有遮阳帽,不过很可惜,这个是真的没有。
在唐朝,用遮阳伞的人远远没有用遮阳帽或者是帷帽的人多。
‘妇人施冪离以蔽身,到唐永徽始用帷帽,用薄纱掩至颈,谓之浅露’,便是记载在《旧唐书·舆服志》中,遮阳帽的精简与变化。
还有一种常见的打扮,影视剧中经常会见到上京赶考的书生,背后会背着一个箱子,而这个箱子的上方通常会有一块延伸出来的布顺着杆子挡在人的头上,这便是移动版的小型遮阳棚。
因古人出行并不像现代这么方便,所以才会在其他地方能够精简便精简几分。
现代的钱包已被手机取代,想要喝水路边随时就能购买,钥匙也变得小巧便于携带,可在古代,出门从钱币到钥匙到水囊,就是出门是必不可少的物件。
因此手上一般会拎着很多物品,再加上街上其实并无太多商铺,一般出门都是有是事要办或者去购买商品,所以自然不能让遮阳伞来占住双手。
而遮阳伞一般会出现在车架上或者是庭院中,又或者是皇帝的华盖——也就是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
这也足以见得,在为生活奔波的时候,人们是无法顾及到防晒这项工作的,甚至电视剧中古代街道上下雨天每人一把油纸伞的情景也是不多见的。
其一是因为油纸伞的价格相较于蓑衣要更稍贵,并且更易损坏一些,其二便还是因为蓑衣可以解放人们的双手。
直到宋朝,在经济富裕的江浙一带,油纸伞才变得普遍。
因在宋朝时期,文人的地位空前的高,文人也相较于之前几代更自持身份,所以装饰性更强的油纸伞便经常出现在雅士的出行或日常生活中,也正因油纸伞的装饰性以及被文人所持有,所以油纸伞更多的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