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的面团都差不多。
只除了一个人。
那就是从厨师长那揪了一小团面玩的徐雪筠。
她一脸疑惑:“我的面怎么粘手啊?”
还越揉越黑了。
厨师长拒绝让徐雪筠把她的灰面疙瘩放到他的盆里醒发,单独给她拿了个碗醒,并且决定蒸完就去喂狗,绝不能进盘。
诸葛亮嘴角带着浅淡的笑意看着面前和谐的一幕,苏轼则嫌弃:“你揉面的时候是不是没洗手?”
那哪里是越揉越黑,那是手上的灰都给粘上去了。
在等面醒发的这会功夫其他人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农家乐还住着其他人呢,李白几人中午也不能只吃泡面。
几人就看到即使年龄不大的厨师切起菜来都刷刷刷的。
徐雪筠觉得像开了倍速。
等到面醒发之后,把面盆从屋外拿回来,再重新揉一遍排气,接着就可以上压面机了。
厨师长倒会做手工面,做的还很好,但问题是他们切菜都不会切,能把面擀均匀,切成大小一致的长条吗?
这个问题他不用问都知道不可能,所以十分痛快的选择了现代科技的结晶。
别和他说什么传统的做法,那人家传统的泡面也是机器做的啊,也不是人手工切的,手工切得切到什么时候去。
上官婉儿绕着压面机转了两圈,觉得压面机的原理好像并不复杂——起码比洗衣机的原理简单多了。
昨天晚上她和丞相一起研究了洗衣机,却连拆都不知道从何拆起,机器严丝合缝的,洗衣服洗的不快,但洗的很干净,而且不用人守在旁边。
诸葛亮尤其知道洗衣服的麻烦之处。
在古代每一家都有许多人口,就算每半月换一次衣,从内到外都有许多层,不仅要大老远的跑到河边,还得端着一个沉重的木盆,里面再装上满满的衣服——洗完之后更是重的端都端不起来,为此有些人宁愿多跑两趟也不把盆装满。
光是半月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