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之,食以臭草,饮以浊泉”。
幼马夜晚见到母马,问道:“为什么我们母子的待遇不同?”
母马答道:“这是你的过错,不要怪别人。如果主人拿鞍子来,就要受骑;你听从主人的话,便会受到主人的喜爱。这件事很容易做到。但你却不这样,因此获殃。”
幼马听从了母马的教训,第二天表现温顺,令行即行,令住即住。长者很高兴,调换了幼马的饮食,和母马一样。
马需调教,树要修剪。人需约束,然后成才。
还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湖边,禅师救起一位轻生者。
轻生者苦恼地说:“我都不想活了,您怎么还救我?”
禅师说:“你想死,我制止不了,我想问问你:债都还完了吗?”
“我不欠债。”
禅师问:“怎么会不欠呢?你的生命借自父母,你的吃穿借自天地,你的知识借自师长。这些,你都偿还了吗?”
轻生者沉默了一会儿,问:“这些债,要怎么去偿还?”
禅师说:“好好地活下去!知恩、感恩、报恩,就能偿还!”
天逢荒年,寺院里的僧众只能靠喝粥过日子。
住持为维持公平,用斋时,让僧众轮流执勺为大家分粥。
然而,由于彼此之间关系有厚有薄,分到碗里的粥,有时会稀一点儿,有时会稠一点儿。
僧众们为此闹了不少意见。
住持经过思考,重新做出决定:依然是轮流执勺分粥,但是碗都放到一起,无论谁分粥,他人先取,最后一碗归分粥者。
从此,再也没有人为分粥的事闹意见。
对芸芸众生来说,与其盲目地相信道德的约束力,不如建立起良好的制度。
以平等心面对芸芸众生,是菩萨的道德。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佛陀的成佛也缘起于他前世以花供佛。
“借花献佛”这个成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