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雪岁寒。”
“我是个不是大字晓不得道理的人,只是祖辈之间尤爱传闻当年之祸,是以对于围城解困的红将军多有情感,这份恩情是凉不下去的,可是陛下或许不知,当年百安城中不止红将军,便是如今的俞家,也就是当年的柴家。”
皇帝听到此处,眼中那些趣味下去许多,瞬时被正经神色替代。
谢逢野才不慌不忙地接着说:“柴家当年联合城中其他百姓一处,联手对抗叛军,这才能同外来的红将军打个配合,拯救一城于水火,可是后来将军死于朝堂屠戮,那柴家抗命救世的一双姐弟也被赶出族谱,改为俞姓。”
“首功之人尚且如此,遑论那些以命相搏的碌碌无为之辈?陛下可以试想,当年饥寒之中,城民几乎要到易子而食的地步,而那些敢站出来勇敢抵抗的,可都是决定好了用命给家人换一个平安的百姓们,此等壮举,说句脸大的话,便是在前线征战的将士们,也该是抱着这般心态奋战的吧。”
“可结果呢,史书上寥寥几笔便罢了,便是当地县记、城记之上都无其姓名。”
成意的目光在发烫,谢逢野全都感受得到,于是他愈发昂首回视皇帝。
“难道这些人不配青史留名么?”
此言掷地有声,在此寂静高殿中不住地回响,好像一把坚硬重锤,非要在今日砸开什么才罢。
与此同时,俞思争瞧向谢逢野的目光也明亮许多。
“我之前想不明白,为何红将军会落得如此下场。”谢逢野一本正经地当堂分析着他此前从未想过的东西,凡事讲究一个现编现圆。
“即便朱柳此人说不上居功至伟,那也是一朝开疆名将,何意朝中奸臣三言两语,就能夺走他的性命?”
他嗤笑道:“说到底,所谓‘造反’可是一个好名头,有时候皇帝要杀你,不一定是因为你造反了,确实因为你有了造反的能力。”
“谢逢野!”
出人意料地,满殿寂静之中,第一个喊他住嘴的居然是俞思争。
“让他说。”皇帝从桌案后站起身来,眉眼阴翳地走到谢逢野面前,“你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