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向他们磕头。
朱翊钧歪着头,也没想明白为什么。
回到马车上,冯保又替朱翊钧戴上了那枚玉佩。朱翊钧不懂:“银子比这个能让他们过得更好吗?”
冯保说:“不能。”
“那为什么要换回来?”
冯保说道:“银子能让他们吃饱,这个只能给他们带去麻烦。”
宫里流出去的东西,普通老百姓认不
出来,但这里是京城,认得这东西的人可不少。
可以预见,一枚玉佩将来给这对兄妹带来的未必是衣食无忧,更有可能是杀身之祸。
“还是银子实在一些。”
午时快到了,街上的人流都在朝一个地方聚集——西市。
朱翊钧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陷入了沉思。
冯保问他:“殿下在想什么?”
朱翊钧说:“我在想……严嵩当了大半辈子的好人,怎么老了之后,反而变成坏人了。”
这些日子,因为严世蕃的案子,他在翻阅王守仁的资料时,也看了一些关于严嵩的,不了解的地方,就让冯保和陈炬讲给她听。
严嵩的高祖严孟衡,永乐年间进士,官居一品,以以清廉著称。他每餐只吃一道青菜,又被人称为严青菜。
到了严嵩爷爷这一辈,家道中落,他父亲是个穷秀才,屡考不中。
而严嵩却是个天才,八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二甲第二名,选为庶吉士,后授予翰林院编修。
他曾经也是个正值的热血少年,因为不满正德年间的太监刘瑾专政擅权,借着祖父去世回家丁忧,这一呆就是九年。
他在老家建了几间房子,起名钤山堂,终日在此苦读不辍,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诗句。
曾经的内阁首辅李梦阳专程登门拜访。王守仁在江西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时候,也曾邀严嵩至南昌商议军机,二人登高作赋,把酒畅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