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自己居京师策应。
只是可惜的是,黄河夺淮成功了,可白莲教的力量还是太过弱小,哪怕再有人鼓动人心,也没有人愿意追随。
百姓畏惧朱元璋,不敢敌!
虽然朱元璋很少会对百姓下手,几次大案中杀戮的多是官员,可这些杀戮的阴森恐怖,并非只是笼罩在官员头顶上,老百姓也害怕。
剥皮萱草,砍头示众……
无数的人头滚来滚去,即恐吓了官员,也让百姓胆怯。
反对朱元璋,别傻了,哪怕是自己选择死,也不能招惹这个阎王,他杀起人来,往往不是个位数……
那一场洪水,冲走了朱橚的希望,让他清晰地认识到,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是绝对没自己的希望的,加上朱标还活着,即使杀掉了朱元璋,皇位也轮不到自己。
于是,朱橚开始了蛰伏。
在朱标死后,朱元璋的身体垮了。
在这种背景下,朱橚加快了控制开封府的行动,才有了笼络开封知府、同知与地方县官之事,并暗中指示对一些地区,采取“穷困”之策。
理由也很奇葩:因为穷困的人容易造反。
这倒也没错,纵观历史,造反-派多数都是无产阶级,有产阶级吃得好玩得好,有几个愿意冒杀头的风险闯荡的?
朱橚讲述着自己的安排,带着疯狂喊道:“朱允炆不过是庶子,如何能坐在皇位之上?我朱橚不服,藩王里又有几个服气的?既然父亲没有将一切交给我,那我起兵夺过来,又有何不可?”
梅殷站了起来,俯身看着朱橚,嘴唇哆嗦着说道:“你这是以下犯上啊,太祖旨意如何能违?百年之后,你如何给太祖交代!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朱橚啊朱橚,你如何走上了这一条路!”
朱橚一脸冷峻,道:“若不是郁新,不是那个老船工,再给我一年,你梅殷也只能跪在我的面前,山呼万岁!呵呵,时不待我,时不待我啊!”
“你当真是疯了!”
梅殷一拳砸在桌案上,发出了沉闷地声响,厉声道:“左右可都记下来了?两厢之人也可都听清楚了?眼下无需再审,也知周王之罪天地难容!来啊,让他画押,身加镣铐,以待皇命所决!”
武英殿,偏殿。
朱允炆审视着大明舆图,思索着海禁之事,听闻门外禀告梅殷与顾三审求见,方收回思绪,走至正殿。
“皇上,周王一案已然查清。”
梅殷面色阴郁,跪着交上了审讯文书。
朱允炆接过文书,抬手道:“地上有些凉,你们都起来吧,效率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