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起事,夺了占城国王之位,阿答阿者的儿子制麻奴难、制山拏担心被杀,逃亡在外。
洪武二十四年,罗皑派遣使臣朝贡大明,朱元璋认为是罗皑杀害的阿答阿者,嫌弃其以下犯上,拒绝占城使臣入贡,直至洪武三十年,占城才再次入贡大明。
占城国王身份不正,大明军士对其并没多少好感。
“此时离年关较久,贺新春也不至此时入京师吧?使臣来大明,有何紧要之事吗?”
郑和板着脸,询问道。
“请大明出兵,救占城于水火。”
耶嘉僧远心力憔悴,一脸沧桑地喊道。
——
ps:
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在中国古代,不将其称为麦加,而称作天方。
求下月票,推荐票与催更,惊雪谢过。
第二百二十三章 安南天变,黎氏篡位(三更)
“为何请兵?”
郑和有些吃惊地问道。
耶嘉僧远悲戚地说道:“安南国天变,陈氏被灭,胡季犛(li)篡位,如今磨刀霍霍,直指占城,若大明不发兵支援,遏住安南野心,占城国危险了啊!”
安南天变?
还要去攻击占城国?
郑和脸色微微一变,这对于大明而言,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好事,却是一件不得不管的事。
占城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是占城的宗主国!
大明与占城两个国家之间,是宗藩关系。
也就是说,大明是老大哥,占城是小弟,小弟被人欺负了,请求大哥帮忙,做大哥的不能不出头。
可问题是,安南也是大明的藩属国,也是大明的小弟,小弟打小弟,做大哥的,这就有点麻烦了……
中原王朝的核心思想往往以儒家为主,就连外交政策,也是基于儒家文化与思维制定的。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有礼的,那是中国,为华,没礼的,那是夷族。
以礼治国,也就有了“华夷之分”。
古人将中国作为世界的中心,认为四夷分布在中国周围,所以在外交上采取的基本理念是:
一个中国,四方藩国。
与周围国家构建宗藩关系,实现“礼制井然”的理想世界,是每一个强盛王朝的终极梦想。
朱元璋是一个雄才伟略的帝王,其目光绝非只是盯着大明的一亩三分地,他还在看着世界,看着国外。
在洪武元年,全国还没大解放呢,朱元璋便迫不及待,颁诏于安南、高丽,以期构建宗藩关系,奠定大明宗主国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